微信公众号

让供应商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渭北石灰石开采呼唤整体规划

   2015-10-23 本站admin7950
核心提示:6月14日上午,在扶风县天度镇闫马村境内的矿山上,几台大型碎石机轰隆隆地开动,在没有任何覆盖除尘的情况下,吞噬着卡车倾倒的石灰、石块。碎石机的噪音传至几公里,随风卷起一阵粉尘,会突然锁住一些山头、土地和村庄。  “这是一家没有任何环评手续的非法碎石厂。”扶风县环保局副局长郑红军说,“没有除尘设施,不洒水控制粉尘,我们发现了之后让它停掉,没想到过几天又开动起来。”  这样的情形,在渭北“旱腰带”地区并不鲜见。“旱腰带”是鄂尔多斯台塬的边缘地带,涉及咸阳的礼泉、乾县、泾阳、三原、永寿县和渭南、铜川、宝鸡等市的
6月14日上午,在扶风县天度镇闫马村境内的矿山上,几台大型碎石机轰隆隆地开动,在没有任何覆盖除尘的情况下,吞噬着卡车倾倒的石灰、石块。碎石机的噪音传至几公里,随风卷起一阵粉尘,会突然锁住一些山头、土地和村庄。  “这是一家没有任何环评手续的非法碎石厂。”扶风县环保局副局长郑红军说,“没有除尘设施,不洒水控制粉尘,我们发现了之后让它停掉,没想到过几天又开动起来。”  这样的情形,在渭北“旱腰带”地区并不鲜见。“旱腰带”是鄂尔多斯台塬的边缘地带,涉及咸阳的礼泉、乾县、泾阳、三原、永寿县和渭南、铜川、宝鸡等市的部分区县,与南山秦岭相望,是关中的自然屏障和主轴。这里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300到600毫米,土层瘠薄,是典型的易旱区。  在这个生态脆弱的地区,石灰石矿藏却非常丰富。因而早在几十年前,这里的私挖滥采活动就初见端倪,而现有的开采企业过多、布局较乱,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开采技术水平落后,对本来就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闻名遐迩的唐帝陵正处在这一地区,这些历史文化名山竟也被采得坑坑洼洼,令人无比担心。千疮百孔谁来埋单  6月11日,调研组来到渭南市蒲城县尧柏水泥生产厂区,行至半山腰,一大片如悬崖峭壁的废弃采石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些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私挖滥采形成的,现在我们已经做了水泥墩子,完全禁绝了私自开采,但是这片地方却没法治理。”尧柏水泥的工作人员介绍。  “石灰石开采最忌讳大规模炸山采石。”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主任科员高刚强说,“现有的先进技术是采用平台或者阶梯式开采,先把路做上去,分层开挖,开采完毕后覆土,恢复植被。但是做一个平台,成本就需要几万元,鉴于成本,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企业还是很少。”  这类情形,在咸阳市泾阳县尤为明显。沿着当地的嵯峨山望去,数十座山头本身就没有多少绿色,加之以前小采石场开采留下的矿坑滑坡地质灾害带,一块块巨大的疮斑留在山体,粉尘污染也十分严重。  泾阳县副县长何建军说:“泾阳县原有的51家采石场,部分安全隐患突出,生态威胁严重。群众种的葡萄受到了污染,直接到政府大院找人说事,我们也很头疼。”  在泾阳县存量3.2亿立方米、可开采150年的大型企业声威水泥的矿区,原有小采石场的遗留问题也颇为棘手。“以前的小采矿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开采完就走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省未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咸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贠培琪感慨地说。千呼万唤的保证金制度打蛇打七寸,倘若企业有一笔钱,被指定要用作矿山开采后的生态恢复,它能不殚精竭虑,少破坏环境,多一些科学开采?这笔钱,就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而目前我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的省份。  “这个制度未出台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原本给予煤矿采空区治理的支持力度比较大,而在石灰石开采这方面却有所延迟。而当务之急,要先遏制住石灰石开采生态恶化的局面,控制住现有企业的破坏。”高刚强这样说,“而且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让企业也承担一部分,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定的社会资金,综合治理?”  省人大环资委主任李健伟说:“我们可以看到,石灰石开采对当地的地质地貌、景观破坏是比较明显的。边生产、边治理恢复的路子是最好的,不能让企业挣钱,政府埋单。”整合整顿规模效应初现实际上,早在2006年,陕西省政府就对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提出了实施意见。2007年底,省政府先后两次批准了榆林市等九市的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根据省政府的批复,我省参与整合矿山1022个,设置整合区472个。在一轮资源整合过程中,我省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整合经验,创立了“凤县铅锌矿”、“洛南九龙钼矿”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整合模式,通过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陕西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矿产开发集约化、规模化进一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矿产开发长效机制已初步建立。  李健伟说:“石灰石开采,问题确实比较多,但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部关停这些企业是不可能的。为今之计,要从源头抓起,首先制止以往的滥开滥挖、破坏严重的局面,关小上大,逐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石灰石开采能否真正做到现代环保?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同样在扶风县的冀东海德堡水泥矿区,几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均由水泥强化,建成了直通山上的开采平台。矿山采取自上而下水平分层露天开采的方式。平台上凉风劲劲,却很难看到灰尘。几台轮胎比人高的大型工程车从挖掘机的挖斗中接住矿石,直接运送至不远处的粉碎台。这个全封闭的粉碎台,安装有雾化喷淋装置,并在破碎机主机、石灰石库顶等处安装了布袋除尘器,粉碎好的石块直接通过封闭的传送带送到山脚下的厂区,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令人窒息的粉尘和污染,一切都井然有序。2010年,该公司投资2800余万元建立了密封的石灰石堆棚和煤堆场抑尘挡风墙,杜绝了石灰石在堆存等过程中造成的扬尘,防止污染周边的村庄。  “这样的平台,以后无论是覆土恢复,还是提供给开发商开发一些休闲娱乐项目,都非常容易。现代化的开采手段,留下的实际上是切实的利益。”高刚强这样说。“靠山吃山”现状亟待改变沿途望去,很多石灰石采石场附近的村庄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大型装载卡车压过本来就坑坑洼洼的道路,粉尘漫天,庄稼敷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灰,村民的生活也大受影响。而对于这一污染,村民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在乾县峰阳镇李家村,拉送石料、石灰的卡车来来往往,村民皆怨声载道,村民李老汉说:“粉尘大得很!看看我家的桌子,一天不擦都不行,地里的庄稼上面都沾满了灰,过村的路早都被压得不行了,一到下雨天就是‘水泥’路。卡车整天来回,噪音也吵得人没法睡觉。”  泾阳县是渭北“旱腰带”地区的重要石灰石产地,矿产的品质也较高。在最近新一轮的矿产资源整合整顿过程中,泾阳县境内的小采石企业悉数停产停业。而在矿山附近的村庄中,多数村民都多年来依靠矿山,搞起了运输,家里借钱贷款买的卡车,这时又没有了用武之地。“靠山吃山么!”一位村民说,“这里浇不上水,麦子的产量本来就很低,一年有个250公斤就算很多了。村里很多人都在矿山上打工,一个月总能拿上一两千块钱,跑运输的挣得更多,现在停了几个月,家里的收入一下子比以前少了很多。”  “我们将采矿企业压缩到19家,它们相应的采矿范围也大为缩小。而群众已经习惯了‘靠山吃山’的模式,对于一些采矿企业的关闭却有些难以接受。目前,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增加群众的就业门路,进行必要的产业转移。”泾阳县副县长何建军感慨地说。渭北“旱腰带”生态保护整体规划急需建立采访中,无论是地方官员抑或是环保工作者,都呼吁建立一个完整的渭北“旱腰带”矿产资源、生态保护的整体开发科学规划。唯有如此,这一地区资源开发的环评、水土保持等环保措施才能得到迅速有力的落实,而最终终结这一地区无序开采、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的状况。  要建立这一保护规划,其实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可供借鉴。在秦岭保护方面,我省可谓倾尽全力。2011年6月21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正式走入了集约、统一规划的时代。《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也使“保一山碧绿,护八水长流”的目标逐步实现。  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生态监察科科长封东琪说:“秦岭北麓的生态保护目前确实做得很好,每个要上的项目都要经过严格的环保评价,有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确保不对秦岭生态、景观造成影响。而目前我省虽有渭北石灰石的开采规划,却没有相应的环保规划,造成了开发各自为战,治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  扶风县的法门农林采石场,由上世纪80年代的小采石场延续而来,2009年扩建后,才形成年开采量5万吨的规模。而且,该采石场也没有办理相应的环评手续。在调研中,像这样的采石场也并不少见,无序开发的状况并没有完全禁绝。“如果能有一个明确的生态保护整体规划,明确划定禁采区、限采区,根据相应法规设立环境专项规划,界定清楚企业和遗留问题的责任,这一地区的开发治理一定会井然有序。”封东琪如是说。  李健伟说:“国土、环保等部门应在生态恢复治理上下功夫,加大投资、加大监管,推动开发保护并举、恢复治理工作。同时政府要继续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多举并行,渭北旱腰带的‘边开发、边治理、边恢复’一定是可行的。”(陕西日报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