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让供应商找上门

发布采购单

碳酸钙碱性辨析

   2020-08-26 8380
核心提示:根据酸碱化合物质的不同,“盐”还可分为: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强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等。碳酸钙是典型的弱酸强碱盐。是由弱酸H2CO3和强碱Ca(OH)2组成的化合物。
 碳酸钙碱性辨析
赵路军1   赵喊生2

1石家庄圭仓科技有限公司   2 石家庄市三兴钙业有限公司

1概述 

碳酸钙是一种无机盐产品。

所谓“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食盐,即NaCI;二是指在无机化学中,酸分子中的氢原子被金属原子置换(取代)而成的化合物。如:

Ca(OH)2 + H2CO3 →CaCO3 + 2H2O

H2CO3中的2个H+离子被Ca2+离子置换而成钙盐——CaCO3

根据组成不同,“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复盐及络盐等。

根据酸碱化合物质的不同,“盐”还可分为:弱酸强碱盐、弱碱强酸盐、强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等。

碳酸钙是典型的弱酸强碱盐。是由弱酸H2CO3和强碱Ca(OH)2组成的化合物。

弱酸是指在水溶液中只能小部分电离的酸类。具有弱的酸性(反应)。H2CO3属于弱酸,为CO2在溶于水中而部分生成的酸。性质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常温、常压下其pH为5.6。

强碱是指在水溶液(aq)中几乎能全部电离的碱类。一般指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Ca(OH)2属于强碱,常温、常压下其饱和溶液的pH约为12.5。

弱酸强碱盐的判断依据是水解时该盐类的水溶液呈碱性。以CaCO3/CO32-为例:

CO32- + H2O →HCO3- + OH-

由于CO32-跟水中的H+结合而生成难电离的HCO3-,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随着溶液里H+浓度的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于是OH-浓度随着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平衡时,用下式表示为:

[HCO3][ OH]/ [CO32—][ H2O]= Kc (Kc为CO32— + H2O ≒ HCO3 + OH的平衡常数)

在稀溶液中:

[HCO3] [ OH] /[CO32—]= Kc[ H2O]= Kn 水解常数

就轻质碳酸钙而言,如果产品碱性偏高会对下游企业生产、应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用于橡胶制成品会促进硫化,使胶料早熟;用于PVC塑料易使制成品表面亮度降低,或出现雾面;用于造纸会降低填料的留着率;用于医药发酵会影响产品的收率等等。

2碱、碱度和pH值

2.1碱,旧称盐基。通常指电解质在水溶液(aq)中能进行电离而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此概念有局限性,参见下文“酸碱质子理论”)。

2.2碱度,有的工业门类称其为盐基度。一般把中和100克试样中的碱性物质所需要的H的物质的量n(H)用毫摩尔作单位的数值称为碱度。从本质上看,用试样的质量摩尔浓度b(OH)表达更为明确。SI单位为:mol/kg,摩尔/千克。

2.3pH,是表示H+离子浓度的一种简便办法。其定义是H+离子活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即:pH=-loga(H+)。实际计算时可用H+离子的浓度代替活度。例如,c(H+)=10-5摩离子/升,即pH=5。

3酸碱质子理论

3.1酸和碱:

碱——电解质在水溶液(aq)中能进行电离而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酸——电解质在水溶液(aq)中能进行电离而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但用上述概念解释酸碱性质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3.2质子: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符号P,带正电,是氢原子的核H+,也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元素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目,就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

3.3酸碱质子理论的实质:

3.3.1酸碱质子论下的酸碱概念: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凡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叫酸(质子酸),凡能和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叫碱(质子碱)。或者表述为:

凡能供给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例如:

HCO3-、NH4+、HCI、H2SO4、H2PO4-、CH3COOH等都能放出质子,它们都是酸。

CO32-、NH3、NaOH、HPO42-、CH3COO-等都能夺取质子,它们都是碱。

3.3.2酸碱质子转移: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是质子转移的反应。是谓布朗斯台德-劳里酸碱论。

酸和碱的关系可用该式表示:

酸→碱+质子,如:

H2O→OH- +  H+

NH4+→NH3 +  H+  铵根NH4+是酸,氨气NH3是碱

HCO3→CO32- +  H+

↓    ↓     ↓

酸    碱     质子

3.3.3共轭酸碱对

酸给出质子后,剩下的部分就具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因而就转变为碱;

碱结合质子后,就具有供给质子的能力,因而就又转变为酸。

它们互相依存,又可互相转化,化学上把它叫做共轭关系,又称称共轭酸碱对。如H2O和OH-;NH4+和NH3;HCO3-和CO32-均为共轭酸碱对。关系式表示为:

碱+质子

H2O

OH-+ H+

NH4+

NH3+ H+

HCO3-

CO32-+ H+

通常把某酸给出质子后的剩余部分,称作某酸的共轭碱。上述关系式中右边的碱——OH-、NH3 、CO32-——就是左边酸——H2O、NH4+、HCO3-——的共轭碱;

而把某碱接受质子后所生成的酸,称作某碱的共轭酸。上述关系式中左边的酸——H2O、NH4+、HCO3-——又是右边碱——OH-、NH3 、CO32-——的共轭酸。

3.3.4酸碱反应:

在酸碱质子理论看来,任何酸碱反应都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3.3.5电离:

又称离解或离解作用。一个分子可逆地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较简单的分子、原子、原子团或离子的过程。是可逆反应中的分解。由于加热而引起的离解称热解或热分解。如:

CaCO3→CaO+CO2

产生离子的离解称电离。如:

CaCO3→Ca2++CO32-

离解度与pH值的关系:温度越低,浓度越低,则离解度越大。纳米碳酸钙生产中要求上浆浓度低、温度低的原因,也在于此,即Ca2+离子和OH-离子大量离解,有助于在碳化反应过程中生成更小的粒子,也可使OH-离子更易被捕捉、碳化,从而获得较低pH值的碳酸钙产品。

离子是指带电状态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形成。

带阳电荷的离子称阳离子或正离子。半径约在10-170皮米范围;电价越高,半径越小。

带阴电荷的离子称阴离子或负离子。半径约在130-250皮米范围。负电价越大,半径越大。

离子存在于很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溶液(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的性质完全不同。

4碳酸钙的碱度及释出机理

4.1碳酸钙CaCO3的基本性质:

CaCO3为无机盐,其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都很小,属难溶盐。

难溶于水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加热时都会发生分解反应。

4.2碳酸钙CaCO3的化学性质:

呈弱碱性,是一种弱酸强碱盐:弱酸,H2CO3;强碱,Ca(OH)2

CaCO3在水溶液中会建立起一个——溶解/沉淀——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是一个多相离子平衡,它是含有固体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在其饱和溶液中同时存在多相离子平衡和阴离子的水解平衡。

4.3碳酸钙CaCO3(l)中氢氧根离子OH-的释出方式:

CaCO3+ H2O—△→Ca2+HCO3-+OH-

CaCO3(s)→CaCO3(l)→Ca2++CO32-

CO32-+H2O → HCO3-+OH-

未转化Ca(OH)2中氢氧根离子OH的释出方式:

Ca(OH)2(s)→Ca(OH)2(l)→Ca2+ +2OH-

4.4 Ca+2离子的性质:

周期系第族主族(碱土金属)元素。原子序数20。化合价+2。

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卤素(F、CI、Br、I、At)、硫、氮等化合。能与空气中的氮和氧缓慢作用形成一层保护膜。

加热时能还原几乎所有的金属氧化物。

溶于酸,能分解水而放出氢气:

Ca2+ + 2H2O → Ca(OH)2 + 2H↑

4.5 H2CO3、CO32-、HCO3-的性质:

4.5.1 H2CO3的性质:

H2CO3是CO2溶于水而部分生成的酸。性质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CO2+H2O → H2CO3

CO32-+H2O → HCO3-+OH-

HCO3-+H2O → CO32-+OH-

4.5.2 H2CO3、H+、OH-的电离关系: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于水时,既发生水解也发生电离。其溶液的酸碱性需由[H+]与[OH-]比较来确定。

由于HCO3-电离产生的H+离子很少,溶液中水解产生的OH-中和H+后还有余,故溶液呈碱性。由此可见,弱酸强碱盐类物质中,即便有的是其酸式盐,其水溶液的pH值仍呈碱性性质。

    对于CaCO3而言,其在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CaCO3+ H2O—△→Ca2+HCO3-+OH-

CaCO3(s)→CaCO3(l)→Ca2++CO32-

CO32-+H2O → HCO3-+OH-

HCO3-+H2O→  CO32-+OH-

但在另外的情况下,同样是弱酸强碱盐类物质,其酸根部分电离产生的H+离子较多,溶液中由于弱酸强碱盐水解产生的OH-不足以中和H+,亦即OH-离子小于H+离子,这时其溶液呈酸性。如,

NaH2PO4+H2O≒NaOH+H3PO4  式中:H+-3个;OH--1个

多元酸盐溶液pH值计算公式(近似):

[H+]=√Ka1Ka2  或√Ka1Ka2Ka3  求得H浓度后求pH值。

5 Ca(OH)2、CaCO3的溶解度

5.1 Ca(OH)2的基本性质:

Ca(OH)2乃二价强碱,在水溶液中分解成Ca2+和2OH-离子。反应式为:

Ca(OH)2(s)→ Ca(OH)2(l)→Ca2+((aq)+2OH-(aq)

5.1.1它与强酸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盐,中和反应中需要2个分子一价的酸,生成相应的钙盐。放出的热量为一价碱和一价酸中和时的两倍。如与HCI反应生成CaCI2,反应式为:

Ca(OH)2+ 2HCI→CaCI2  + 2H2O

5.1.2与弱酸中和反应生成碱性盐,如与CO2反应生成CaCO3的反应。反应过程为:

Ca(OH)2(s)→ Ca(OH)2(l)→ Ca2++2OH-(aq)

CO2(g)→CO2(aq)

CO2(aq)+OH-(aq)→HCO3-(aq)

HCO2-(aq)+OH-(aq)→H2O+CO32-(aq)

Ca2+(aq)+CO32-(aq)→CaCO3(s)

5.2 Ca(OH)2的溶解度和pH值:

20℃和25℃时不同浓度Ca(OH)2溶液的pH值

CaO浓度g/L

20℃时pH值

25℃时pH值

0.064

-

11.27

0.065

-

11.28

0.122

-

11.54

0.164

-

11.66

0.215

11.42

-

0.246

11.98

-

0.271

-

11.89

0.462

-

12.10

0.492

12.25

-

0.680

-

12.29

0.710

-

12.31

0.738

12.41

-

0.975

12.53

12.44

0.984

-

-

1.027

-

12.47

1.160

-

12.53

1.230

12.6

-

6游离碱、总碱、碱度及PH值生成的决定因素和机理

因为CaCO3的基本性质是弱酸强碱盐类物质。它与强酸中和反应生成中性盐,如HCI反应生成CaCI的反应;与弱酸中和反应生成碱性盐,如与CO2反应生成CaCO3的反应。而CO2+H2O后生成的H2CO32-离子正是典型的弱酸性物质。

6.1游离碱:

一般可以这样认为,CaCO3中的游离碱即是指未反应完全或者在反应过程中被包裹起来的少量Ca(OH)2。Ca(OH)2在碳化反应过程中转化率的高低决定了游离碱的多寡。游离状态的Ca(OH)2量的多寡影响着pH值的高低。

游离碱的表述,常常以CaO计。

6.2总碱:

实际测定CaCO3的碱度时,不光是未转化Ca(OH)2带入的碱度——游离碱,还包括少量CaCO3溶解后水解所产生的部分碱性(水溶性碱),所以,总碱量测定时,是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用酸滴定时,除未转化的Ca(OH)2被中和外,其它碱性物质如CaCO3也被中和,这样测定的结果才是碱的总量。

6.3游离碱、总碱与pH值的关系:

游离碱反映的是Ca(OH)2/CO2/H2O体系在碳酸化反应过程中Ca(OH)2的转化率指标。

根据pH值的概念:pH=-log(H+)。则,pH值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的H离子的浓度。测定CaCO3的pH值时,常规的方法是把固含量为10%碳酸钙料浆,搅拌后净置10min,使其分出上清液,该上清液中OH-的浓度,决定了pH值的高低,同理,pH值的高低大小取决于上清液中OH-的浓度。

6.4 pH值与酸碱度对应关系图:

 

浓度

pH值

总酸度(CaCO3,mg/l)

总碱度(CaCO3,mg/l)

H+

1

0

50050

 

0.1

1

5005

0.01

2

500.5

0.001

3

50.05

0.0001

4

5.005

0.00001

5

0.5005

0.000001

6

0.05005

中性

0.0000001

7

0.005005

OH-

0.000001

8

 

 

 

 

 

 

 

0.05005

0.00001

9

0.5005

0.0001

10

5.005

0.001

11

50.05

0.01

12

500.5

0.1

13

5005

1

14

50050

7碳酸钙生产中的碱度来源

7.1原料影响:石灰石含镁高或易水解杂质多,均会导致碳酸钙产品碱度升高或返碱。

7.2消化工段的影响——化灰机样式、水灰比、消化温度、陈化时间等,CaO崩解、分解越完全越有利于碳化反应的进行。三槽式化灰机因CaO消解温度高(一般情况下头槽、二槽温度大于100℃),消化接近完全,故可省去石灰乳陈化工序,减少了设备投资,简化了消化工艺。

7.3碳化工段的影响——气体压缩机样式、Ca(OH)2波美度(克升比)、碳化温度、碳化压力、传质阻力等。其中以Ca(OH)2的离解速率与CaCO3的生成速率之间的平衡最为关键。

Ca(OH)2(s)≒ Ca2++2OH-

CaCO3(s)≒ Ca2++CO32-

H2O(l) ≒H+ + OH-

碳化反应中,若Ca(OH)2的离解速率低于CaCO3的生成速率,则快速生成的CaCO3将来不及离解的Ca(OH)2包裹起来,进而导致游离碱的生成。

7.4碳酸钙粒径大小对碱度的影响——如前所述,Ca(OH)2、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而且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温度有关,与粒径的大小(可对比的特定情况下)有关,与水溶液的pH值有关等。

理论上讲,对轻质碳酸钙而言,CaCO3的溶解度对pH值起着决定作用:碳酸钙的粒度越小,则比表面积越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就相应增大。这是因小颗粒有更多的角、边和显露的表面,处于这些位置的离子受晶体离子的吸引力小,又受到溶剂分子的作用,容易进入溶液中。因此,小颗粒沉淀的溶解度比大颗粒的大。所以,粒子细的轻质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大,溶解后的CaCO3发生电离,使溶液中的Ca2+、CO32-数目增多,致使CO32-发生水解的程度亦增大,这样溶液中的OH-数目增多,水溶性碱就增大。因此pH值、总碱就高。

7.5碱度测定方法:参见GB/T19281-2003碳酸钙分析方法

8降低CaCO3游离碱及pH值的方法

8.1二次碳化

利用OH-的释出机理,即:延长静置时间或升高温度有利于OH-从CaCO3中释出,进而通过二次碳化予以消除;

8.2加入磷酸、聚羧酸、羧酸、聚丙烯酸等强度较弱的酸,降低产品碱度。一般情况下,该类弱酸会与CaCO3发生反应而产生Ca2+。通过共用离子作用而降低CO32-浓度,从而使得Ca2+浓度的增加降低了pH值。CO32-浓度的降低,可减少溶于水中的CO32-与水中的H+离子结合生成OH-,如反应式:

CO32-+H2O → HCO3-+OH-

HCO3-+H2O→  CO32-+OH-

同时,弱酸的加入,有助于中和未转化Ca(OH)2释出的OH-离子。

8.3用溶剂抽提法去除游离碱,可使碳酸钙中游离碱含量降至0.002%(20ppm)以下,相应的pH值也会较大幅度降低,经由该法处理后的碳酸钙可赋予产品某些特定用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bhb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